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

中国基督教理学协会获得授权,翻译出版《耶稣在北京》

Print Friendly and PDF

中国基督教理学协会(CCAA)  2012年10月30日

(波士顿—2012. 10. 30) 英文畅销书之一《耶稣在北京》的作者大卫·艾克敏博士,指定中国基督教理学协会翻译并出版这部著作的中文版。这是该著作的第一次中文版授权。

中理会(CCAA)已经于上周与维真瑞出版社(Regnery Publishing)签署合同,将于2013年10月在《耶稣在北京:基督教正如何更新中国并改变世界力量格局》英文版发行10周年之际,在美国波士顿市出版发行中文版。英文版的《耶稣在北京》曾在2006年更新修订。目前,这本著作已经翻译成瑞典文、韩文和越南文。

作者大卫·艾克敏博士(David Aikman图),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,曾经担任《时代》周刊驻北京和耶路撒冷分社的社长。他的著作《耶稣在北京》于2003年出版,从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角度,采用类似于报告文学的手法,记录了中国教会自1949年以来的发展,尤其是家庭教会的迅猛成长。书中资料详实,考据调查专业,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,让人们首次了解到教会在中国的壮大规模和社会影响,并成为许多高等院校和神学院的必读教材。

艾克敏博士评价说:“中国基督教理学协会拥有最优秀的英译汉专家之一,我很高兴这个协会能够代理这本书的中文版。”

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

李民举:《景教探索与红学研究》前言和后记

Print Friendly and PDF

中国基督教理学协会 www.ccaa2009.com  2012年10月15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景教探索与红学研究》 前言   国学新视野  / 李民举

国学研究从上个世纪初开始,迄今已逾百年。期间名人辈出,先贤后学,纷至沓来,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纵观中华文明的轨迹,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文化比较单一,国学研究的根基在经学。从魏晋开始,中华文明处在一个解体和重建的过程中,来自西方世界的佛教、摩尼教、景教等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儒家文明,自身又蜕变为新的因素融入了华夏文明。为了搞清楚魏晋以来中华文明演进机制,陈寅恪先生以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为切入点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实事求是地说,百年国学,就是沿着陈寅恪开辟的道路走过来的。

江山代有人才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在近代国学出现之前,传统的学问是恪守家法的宋明理学,混杂一些阴阳堪舆之类的迷信,构成了中古时代华夏文明的特色。一百多年前,国门大开,新思想不断涌入,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的出现,这门学科就是国学。从其来源而言,国学的本质是西学,只不过研究对象是远东文明罢了。西方的学术理论和方法深刻地影响到了陈先生的国学研究。西学的根基是神学,陈先生的学问虽然非常广博,但是从来对神学没有有什么涉猎。其他为当代国学奠定根基的大师们,和陈先生一样,对神学研究缺乏兴趣,例如王国维、傅斯年等人。这就造成了国学研究的先天不足,最突出的问题就是:选题方向的迷失。为学术而学术,令人惋惜。国学和神学的分离,不外有两个原因。第一:对神学的误解,把神学当成迷信和糟粕。请问:假如神学仅仅是迷信或者说是糟粕,它何以成为西学的根基?神学不是迷信,是一整套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。第二,因为他们被预设的前提困住了:不了解神学。所以不可能将神学引入国学研究中。国学研究始终停留在一个考据事实的层次,就好象无头苍蝇一样在故纸堆中乱飞一气。国学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,扮演的角色非常尴尬,社会对国学的期许和国学本身取得的成就差距太大。